您的位置: 中国广告新闻网 >> 滚动

在传统民俗中感受浓浓年味儿副中心乡村春节好戏连台

2024-02-09 10:21 来源:新华网-北京阅读量:14575   

春节临近,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市民逛市集、赏民俗、购年货,年味儿越来越浓。今年春节期间,副中心很多乡村也将拿出“看家本领”,用传统表演诚邀八方来客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

在传统民俗中感受浓浓年味儿副中心乡村春节好戏连台

“运河龙灯会”非遗传承人谢兆亮正在展示龙灯。记者 陈强摄

里二泗民间小车会演员准备表演。张寅生摄

大务村评剧团的演员正在剧场排练。记者 陈强摄

大务村评剧团连唱4天大戏

当记者走进永乐店镇大务村剧场后台时,首先见到了这样一位“包公”——身高将近1米9,穿着蟒袍戏服,脸上已经涂黑、还挂着半米多长的胡须,不怒自威。可再细看看这位演员的面庞,额头、眼角都是深深的皱纹,厚厚的油彩都挡不住岁月的痕迹。

“我今年73岁,唱了60年评剧。”这位“包公”名叫陆金安,是评剧团的“名角儿”,也是村里的农业“老把式”。他说,评剧在村里已经唱响百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参加过剧团。现在剧团规模50多人,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演员们都来自本村或者附近村子,平时种地、做饭、看孩子,有排练或者演出了就赶来唱一出,不图挣钱,全凭热爱。

“我姨、我妈都是剧团的老演员,这不,表姐和我传承了好嗓子,从小就唱。”马合庄村的梁颖今年53岁,她还记得小时候,演员们经常在拖拉机后斗子里唱,逢年过节,得连唱好几天呢。10多年前,大务村建起了剧场,总共有400多个座位,每逢演出,过道里都挤满了人,“今年肯定也一样火爆!”

大务村地处京津交界地带,因此剧团里还有不少来自天津武清的演员、乐师,“几十年前,剧团的第一批艺术骨干,都是武清小王庄村高岚田老师教的评戏,这也是一种传承。”剧团团长邢振海说,今年春节期间,农历初六到初九,剧团会在大务村连演4天,欢迎市民到村里免费看戏。

大幕拉开,板胡司鼓清亮高昂,演员低吟浅唱……彩排过程中,台下有位小姑娘目不转睛,不时还能跟着唱两句。她叫程金洪,今年9岁,是剧团音响师的外孙女,平时在城里住,假期回村。邢振海说,去年村里成立了评剧培训班,已经有了40多位学员,今年要吸收更多小朋友加入进来。

张庄龙灯舞动千年运河畔

千年大运河,蜿蜒在通州腹地,沿线很多村庄迎新春的习俗也都和运河相关。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漷县镇张庄村“运河龙灯会”。表演时,随着鼓点,2条雄伟矫健的18米蓝龙紧紧跟随龙珠,时而腾空、时而翻滚,柔美舒展,直冲云端。这项古老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1834年,也就是清道光十四年。

“其实我更希望市民朋友们来村里看舞龙。”放下手机,谢兆亮说,初一上午,队员们会穿戴整齐,引着2条巨龙围着张庄村转好几圈,得持续2个小时。哪家村民要是希望巨龙在自家门口或者院子里多“飞”一会儿,可以支张小茶桌,摆上饮料、点心,队员们一看就明白,龙珠会指引巨龙“飞”进家门。这是已经在张庄村传承近200年的习俗。

游客来到张庄村,除了现场看舞龙,还可以免费参观大运河龙灯文化博物馆。位置很好找,就在村委会后院。博物馆面积虽然不大,但布置得相当精致——大门是原木色,透着古朴;抬头看,2条已经40多年历史的18米“巨龙”高挂房顶;再往里走,展柜里是清代龙灯会文契、民国龙灯对瓶、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龙灯照片,旁边还摆着舞龙会表演用的2条方口“巨龙”……游客来到这里,还可以购买抱枕、手工艺品、鼠标垫等运河龙灯文创产品留作纪念。

里二泗小车会扭出浓浓年味

上周,不少去台湖演亦市集置办年货的市民,亲眼目睹了通州区级非遗——张家湾镇里二泗村民间小车会的魅力。锣鼓声中,坐车娘娘、公子、账房先生等20余个角色,载歌载舞地表演推车赶路、上山过桥,甚至还有车轮发生故障、演员突然摔倒等预先设计好的“喜剧情节”,让观众在欢乐中感受浓浓年味。

这项非遗至今已传承200余年。演员们基本都来自里二泗村,平日里是司机、工人、医生、农民,不全都在村里住……逢年过节,表演“集结号”一吹响,他们就从市里、区里回村,在表演中感受家乡过节的那份欢喜,还经常受邀到其他镇进行表演。

跟随锣鼓的节奏,演员们又蹦又跳,短短20分钟,饰演丑角“膏药”的刘学成,额头就出了汗。然而,整个队伍里最辛苦的,却是那位看似在小车中“休息”的坐车娘娘。这位演员名叫王艳芬,40多斤的小车通过绑带挂在她的腰间,车队行进时,她得根据节奏让小车左右扭起来,上身还必须平稳放松,神态更是要端庄自若。

今年春节假期,里二泗村民间小车会将在运河文化广场、三庙一塔景区轮番上演。年三十下午和正月初一下午,队员们还将分别到上店村和里二泗村进行走街表演,让乡亲们在传统民俗中感受浓浓年味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阅读

中国广告新闻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