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国广告新闻网 >> 热点

10万级纯电内卷,特惠9.98万起别克微蓝6或许比海豚和ID.3更香!

2023-10-26 07:49 来源:易车网阅读量:7147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2023年是很多电动车爆发的一年,更是10万级家用代步电车爆发的一年,诸多品牌推出的10万级纯电车型有如神仙打架,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目前的10万级电车市场仍有许多让消费者不满之处,比如大多10万级纯电车型在续航方面不尽如人意,并且在驾乘空间、品质感等方面也有所欠缺,很难找出一款能满足消费者“既要还要”需求的品质车型。

新车定价不足10万,足见别克品牌背靠通用大厂的底气与改革的魄力,其产品实力究竟如何?我们先从“用车刚需”说起。代步车的刚需无非是“开得舒适、开得安全”,纯电车还要加一个“续航扎实”,别克微蓝6就将每一分成本都花在了刚需刀刃上。

就拿“开得舒适”来说,这个“舒适”首先就体现在空间大小与规划上,宽绰的车内空间可以提供更为舒适的驾乘体验,灵活多变的储物空间则可以为日常驾乘提供极大便利。但一般而言,10万级的电车空间都比较紧凑,比如热门车型大众ID.3的车身尺寸为4261×1778×1568mm,后备厢容积385L;比亚迪海豚车身尺寸4125×1770×1570mm,后备厢容积345L;而别克微蓝6的车身尺寸为4673×1817×1519mm,整体空间比前两者更大,而且微蓝6原本455L的后备箱已经够大了,其还支持后排座椅6/4分折叠放平,放平后的后备箱容积可扩展至1098L,加上全车超过20处的灵活储物空间,大大落实了“开得舒适”的基础需求。

针对“开得安全”这一需求,别克微蓝6更是下足了功夫,毕竟“安全”是别克产品的基石,也是别克车型获得市场和消费者信赖的因素之一。世界上首批采用碰撞试验开发、全钢车身、吸能式转向柱、标配三点式安全带的汽车品牌,其中就有别克。

回看别克微蓝6,其采用了别克声名在外的“BFI一体化车身”,车身拥有独立的高强度双框架保护结构,密集布局在车底的多条横梁,加上纵梁,形成坚固的“笼式”结构,可以为驾乘人员提供充分的安全防护。而且,该结构不只局限于对车内人员的保护,还可以为电池包提供全方位的碰撞保护,有效规避电池安全隐患。

说到这里,还不得不提别克微蓝6经历的一系列严苛测试:其动力电池经过了穿刺、挤压、浸泡、火烧、过充、过放及短路等七重13类极限安全检测,并在国标之外额外增加了跌落和横向柱碰实验,这就是大厂优势,让人安全感爆棚!

再来说“续航扎实”,10万级纯电车型的电池大小都差不多,大部分在45kWh到50kWh之间,标称的续航里程水平也比较趋同,别克微蓝6 就是配了50.3kWh的电池包,CLTC续航也是达到了430公里,足以满足日常通勤和周末郊游的需求。有人可能要说,现在很多品牌为了打动消费者,喜欢夸大续航数据,其实最终都是根本跑不到的,账面数据只图个心理安慰。毕竟,电动时代“标定续航打6、7折”差不多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共识。然而,这种虚标在别克上是不适用的,在实际使用中,许多别克车主往往能够开出1:1掉电,甚至比官方数据更长的续航里程,开过老款微蓝6的车主朋友看到这里,可以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真实续航感受。

对比指导价为13.68万 的比亚迪海豚骑士版,其纯电续航里程为401km,不仅售价更高,续航也更低;而大众ID.3的数据就要好看一些,其纯电续航里程来到了450km,但12.59万元的起售价也比别克微蓝6高出了不少。综合来看,还是别克微蓝6的性价比更胜一筹。

说完以上几个刚需指标,我们再浅提下别克微蓝6在软性需求上的“锦上添花”。

动力操控方面,该车搭载别克EMotion智能电驱科技,最大功率可达130kW,最大扭矩265N·m0-50km/h,加速用时仅需3.0秒,还有3种驾驶模式和3档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兼具了轻盈畅快与经济高效,另有的单踏板模式还可以满足个性驾趣体验,凭实力刷新了十万级电车新体验。

配置细节上,别克微蓝6拥有带电动遮阳帘的全景天窗、电动座椅、自动恒温空调、更有8年16万公里三电质保带来更安心的驾乘体验和更长久的陪伴……这些看似是细微末节的配置,却能大大提升消费者对品质驾乘的感知。

写在最后

对于很多朋友来说,10万内买纯电代步车就是为了满足日常出行需求,而别克微蓝6空间实用性较高,安全舒适配置细节,续航性能和补能效率足以应付城市通勤使用,可谓是为10万级纯电车带来了更高价值体验,在此基础上还能给到我们足够有品质的用车体验,个人认为,这款车有潜力成为不少消费者城市代步的首选。

看完以上分享,9.98万元的2024款别克微蓝6、12.59万元的大众ID.3、13.68万元的比亚迪海豚,你会选择哪款车呢?欢迎下方留言与我们互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阅读

中国广告新闻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