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基金公司艰难求活
2023-06-06 09:32 来源:网络
基金公司的收益主要来自管理费收入。当前基金行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包括人力成本、信息系统建设成本等。粗略估算,现在一家基金公司想要实现收支平衡,债券基金规模得达到400亿元,或者权益基金规模达到200亿元左右
“老卢卖了一套自己的别墅,试图挽救旗下的基金公司。”同为小基金公司总经理的张扬有些唏嘘,“老卢的公司这么多年发展不起来,几乎沦为空壳,一两次‘输血’根本解决不了发展困境,是根上出了问题。”
老卢遭遇的难题实则反映出当下不少小基金公司的境遇。近几年公募行业进入千帆竞渡的发展加速期,然而热闹都是别人的,部分小基金公司依然苦苦挣扎在生死线上。
他们缘何迟迟长不大?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那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投研特色不突出、渠道优势不明显、激励机制不完善……这些都是小基金公司难以突围的原因所在。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头部基金公司占据稳固地位的当下,对于小基金公司而言,要想“活下来”,需要坚持走正路。同时,优胜劣汰的行业生态正在形成,发展乏力的小公司将告别公募舞台。
难过的生存关
为了控制成本,李昂所在的公司尽可能精简人员。“老板的办公室都很小。”李昂说,“公司去年勉强盈利1000多万元。粗略估算,现在一家基金公司想要实现收支平衡,债券基金规模得达到400亿元,或者权益基金规模达到200亿元左右。事实上,这几年门槛还在不断提高。”
先不论百亿规模门槛,有数十家基金公司在管公募基金规模只有几亿元。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25家基金管理人在管公募基金规模低于10亿元,其中17家基金管理人在管公募基金规模低于5亿元。
一些基金公司几乎沦为“空壳”公司。例如,近日凯石沣混合基金宣布清盘,该基金旗下目前只剩2只公募基金,规模合计不足2亿元。有的基金公司甚至成立了10年之久,仍然“长不大”。例如,华宸未来基金成立于2012年,目前旗下有3只公募基金,规模合计不足1亿元。
“基金公司的收益主要来自管理费收入。当前基金行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包括人力成本、信息系统建设成本等,1亿元资本金早已不够‘烧’。有较强股东背景的基金公司可以获得较大支持,通过增加注册资本金方式满足开支需求,而部分小基金公司缺乏强有力股东支持,生存颇为艰难。”沪上某基金研究员表示。
据记者统计,去年以来,近10家小基金公司相继宣布增加注册资本金,部分公司更是多次增加注册资本金。以国融基金为例,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42.66万元,亏损3809.45万元。自2019年以来,国融基金已至少发布三则公告,宣布增加公司注册资本金。
纠结的发展观
“当初公司曾承诺落实员工股权激励政策,结果并未兑现。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投研团队还没搭建好就急于盈利,这是不切实际的。”成立多年,顾军前东家的在管公募基金规模仍只有几亿元,多年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段经历也让顾军意识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作为公司掌舵人,要有前瞻性,公募行业具有周期性,基金公司需要做的是先打好基础,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有些基金公司虽然小,但是‘帮派’众多,环境非常复杂,这也导致公司内耗严重,一件事情很难推行下去。”张扬强调,董事长和总经理要分工明确,不能搞“一言堂”。同时,公司高管层稳定非常重要,不同的高管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业务方向各不相同,如果频繁变更,很可能造成现任将前任工作计划推翻的情形。小公司本来人就少,大家心往一处使,公司才能有可能做大。
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小基金公司遭遇高管密集离职。以先锋基金为例,今年1月,张松孝因个人原因离任公司董事长;5月以来,高明达因个人原因离任常务副总经理,刘冬因个人原因离任首席信息官。
在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看来,由于公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投研的资源还是渠道的资源都在向头部公司集中。如果基金公司自身缺乏投研特色和定位,推出同质化的产品,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公募行业发展至今,头部基金公司的企业文化、规则、标准已经基本成形。部分小基金公司还停留在野蛮生长的状态,资源实力有限,却又想走捷径,寄希望于依靠牌照红利赚钱。”在业内人士看来,选择走捷径,大概率要深陷迷你基金公司的泥淖。
求变的突围路
部分小基金公司已处于“躺平”状态,正四处寻找合适的买家。“据我了解,有几家基金公司现在的打法就是,勉强保住几个‘壳基金’,同时通过一些通道业务、专户业务,维持基本的现金流,后续基本不会增加注册资本金了。”某业内人士直言,公募牌照红利在逐渐消逝,当前想把牌照卖出一个好价格比较困难,尤其是小基金公司大多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如果牌照卖不出去,苦苦支撑只会加剧公司的经营风险。”在上述人士看来,优胜劣汰是每个行业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公募基金行业也不例外。《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规划出了路径:引导经营失败的基金管理公司主动申请注销公募基金管理资格或者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市场化退出,推动构建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行业生态。
相比于部分小基金公司的“放弃”,仍有不少基金公司在积极求变。
虽然已是公司总经理,张扬常常外出跑渠道。“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活下来。小基金公司当前生存非常困难,行业马太效应十分显著,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按照战略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公司的规模也能实现稳健增长。”张扬说。
“中小基金公司生存压力确实很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机会,因为市场太大了,如果精心挑选几个好赛道,再开拓一些特色业务,也能很好地发展。”中信建投基金总经理金强认为,作为一家中小基金公司,应秉持饼状发展思维而非柱状发展思维,即追求市场占有份额比例的上升而非规模的绝对增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